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李金磊)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首届链博会于12月2日在北京圆满闭幕。
这是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全球经贸盛会,发出了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时代强音,成为各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舞台,描绘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新愿景,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2/429465c5e81e40158af9c6cd42c1581c.jpg" alt="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 />
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首届链博会成效远超预期 实现四大目标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大背景下,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博览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致力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力打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
据悉,首届链博会共有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观展人数达到15万人次,其中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人数超过8万。
首届链博会期间,有关各方共举办360多场配套对接、交流活动,15000多人参与,发布研究报告、宣言、标准等23项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首届链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首届链博会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效显著,预期的四大目标均已完美实现。如果要说亮点中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了上中下游衔接。二是促进了大中小企业融通。三是促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四是促进了中外企业互动。
“参展商普遍表示,这次链博会虽是首届,但参展商和观众质量很高,成效远超预期。”张少刚说,首届链博会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办展方向,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新产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2/c7e10001a09d4d779c0d151b5a2fd37a.jpg" alt="图为特斯拉展台的model Y车身结构展示。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 />
图为特斯拉展台的model Y车身结构展示。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形成产业链“全家福” 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首届链博会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圆满成功,发出了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时代强音。链博会展览展示精彩纷呈,成为各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舞台。
据悉,首届链博会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在515家参展商中,境外参展商占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美欧企业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3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近一半。
首届链博会为处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五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的企业都同属一条“链”,形成了产业链“全家福”“大派对”。
首届链博会纵向展示各产业链关键环节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横向展示金融、物流和平台企业等服务。6大展区各具特色,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突出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注重从展产品到展链条再到展生态,搭建全球相关产业链各类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所有展位均为特装展位。47家企业以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方式,首发首展首秀62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获得观众青睐。
例如,在智能汽车链,吉利汽车首次全方位展示新能源三电技术产品,首次展出高精定位芯片和卫星通讯模组,两款最新智能新能源车型首次合体亮相。特斯拉展示了“40秒下线一辆新车”的强大制造力,宁德时代展示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电池,小鹏汽车展示了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会飞的汽车”。
贡献“链博智慧” 描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新愿景
链博会专题论坛贡献“链博智慧”、凝聚广泛合作共识,生动描绘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新愿景。
据介绍,链博会对应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举办6场专题论坛,设置主题发言、交流研讨、成果发布等环节,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0多名国际组织等机构代表、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高管等,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前沿问题,热烈交流研讨,发表真知灼见,吸引3000余名中外观众参会。
众多外资企业表示将扎根中国、加大研发力度,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更好产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密不可分,只有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更好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首届链博会期间,中国贸促会还举办了贸促智库论坛暨《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会。该报告首次全面量化分析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首次构建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围绕推动全球供应链技术创新、开放合作、互联互通、包容发展等内容提出建议。这是链博会的旗舰报告,也是全球首份以供应链促进为主题的研究报告。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2/87e751e5e9df4b7b94a009207cd1fb7f.jpg" alt="图为绿色农业链展厅里,观众参观展出的产品。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
图为绿色农业链展厅里,观众参观展出的产品。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拓展产业链朋友圈 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张少刚表示,首届链博会既是专业展又是跨界展。其积极的外溢效应不断显现,广大参展商和观众收获满满。大家都说,到链博会来不是“掰手腕”抢客户而是“手拉手”找伙伴,参展商之间不是竞争关系,更多是客户关系、合作关系和共赢关系。
据介绍,几天来,众多参展商用好用足链博会平台,组织对接洽谈、新品展示、项目签约、报告发布、产品推介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延伸了供应链伙伴网,集聚了创新链驱动力。
据悉,很多参展商已着手准备明年参加第二届链博会,纷纷提出希望扩大参展面积。不少今年没参展的跨国公司计划在第二届链博会上参展,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波兰等国家有关商协会表示明年将组织更大规模代表团来华参展观展。还有参展商提出希望连签两年、三年、甚至五年链博会的参展协议。
在第二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思爱普(中国)、GE医疗、科大讯飞等近50家企业与中展集团签署了参展意向协议,提前拿到了第二届链博会“入场券”。
“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把链博会年年办下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越办越好。”张少刚说。(完)
中新网迪拜12月2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12月1日在迪拜举行。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徐宏指出,在ESG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阿里巴巴还刚刚起步。我们视COP28为重要的学习机会,也期待和来自全球有共同愿景的企业加深交流和合作。
据介绍,2001年,第一版《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发布,该标准将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1指企业燃烧化石能源等直接造成的排放,范围2指的是企业使用的电力、热能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3指的是企业上下游价值链排放。
“2021年,阿里巴巴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率先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报告》。”徐宏介绍,《报告》在加速能源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广泛构建参与者生态的三大策略基础上提出三个碳中和承诺:
一是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也就是范围1和范围2)碳中和。
二是不晚于2030年,协同上下游价值链(也就是范围3)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50%;同时实现阿里云碳中和,100%适用清洁能源。
三是到2035年,发挥数字平台的优势,推动商业生态系统减碳15亿吨,我们称之为范围3+减排目标。
徐宏介绍,通过两年的探索,阿里巴巴取得坚实的进步,连续排名中国科技企业绿电采购第一名,过去一个财年实现了运营碳排放总量和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双下降,其中阿里巴巴自营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超过一半用电来自于清洁能源,有力地支撑了数字平台商业生态的低碳运转。
范围3+减排方面,徐宏介绍,阿里巴巴一方面通过领先的数字技术,从绿色云计算到用AI赋能高碳排行业节能提效,推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同时通过平台机制带动广泛的消费者向更可持续的消费方向转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的闲鱼平台促成中国各地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开展二手交易。2023财年,阿里巴巴通过第三方独立审计披露范围3+减碳量,达到2290.7万吨,大约相当于100万个中国家庭一年的排放量。
徐宏指出,范围3+减排的概念和原则与“避免排放”接近,其实践和推广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很高兴加入WBCSD的“避免排放”工作组,和来自全球的专家和领先的企业一起交流,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以创新地方式实现成规模的减碳。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只是减排,还包括气候适应以及将气候应对和其他重要的ESG议题相结合。”徐宏举例说,构建社会韧性也是阿里巴巴的ESG战略之一。菜鸟物流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自COVID疫情以来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于今年早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帮助世界粮食计划署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提升全球供应链效率,这些都将有力支持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适应能力提升。
徐宏最后表示,在ESG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阿里巴巴还刚刚起步。我们视COP28为重要的学习机会,也期待和来自全球有共同愿景的企业加深交流和合作。
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和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