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2月2日电(肖江川)2日,2023中国网球巡回赛科创碚城杯·西南大学公开赛在西南大学网球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名业余网球精英选手和青少年球员齐聚重庆北碚,展开精彩角逐。
图为比赛开幕式。肖江川 摄
中国网球巡回赛是中国网球协会于2020年推出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顶级IP赛事。该项赛事的创办,不仅给精英级业余选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同时也为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了参与国家级赛事的机会。
图为比赛现场。肖江川 摄
本次比赛属于中国网球巡回赛的CTA500赛事,共设置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5个竞赛项目,所有赛项均采取单淘汰赛制。
本次赛事奖金总额高达30万元人民币,激烈残酷的赛制、丰厚的奖金将进一步激发参赛运动员的拼搏意志,让选手们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尽展球技。
图为“小红球·大梦想”幼儿网球比赛现场。肖江川 摄
此次比赛特别设置了“小红球·大梦想”幼儿网球比赛,参赛运动员均是当地幼龄阶段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尚小,但对网球运动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近年来,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西南大学携手同心,积极探索市区联合、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球运动,携手共建了全运会网球运动队。在今年夏季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上,西南大学运动健儿斩获5金3银1铜的佳绩。此外,在成都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西南大学网球队运动员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亚军、混双亚军、团体亚军,展现出重庆网球运动员的强劲实力。(完)
中新网迪拜12月1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边会11月30日在迪拜举行。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孙桢在会上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
孙桢从七个方面分享了中国采取积极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的工作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年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
二是能源转型。2022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7.5%,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2022年底,累计完成燃煤电力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0.6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约94%。
三是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加12.96亿吨,水路货运量增加18.75亿吨。
四是促进节能提效。在工业领域,2012-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幅度超过36%。在建筑领域,2022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各地结合改造共改造提升水电气热信等各类管线4.83万公里。在交通运输领域,2023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12.8万辆,同比增长41.6%。
五是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委于2023年11月联合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继续落实《〈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制定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
六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截至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2022年,《湿地保护法》实施。
七是推动减污降碳系统增效。2022年6月,印发实施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截至2023年9月,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孙桢表示,中国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也开展了相关工作。2022年6月,中国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2022年8月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在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方面,中国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建设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常态化普查评估机制;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提升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与海岸带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孙桢介绍,围绕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中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中国启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授予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00余个城市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国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区域布局,以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中国还提升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韧性,包括强化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强化黄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下一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孙桢表示,在做好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据悉,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主办,中美环境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协办。(完) 【编辑:刘欢】